12月3日,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正式揭晓,湖北4部作品获奖,其中,新编历史话剧《屈原》荣获戏剧类优秀作品奖。
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高殊荣,“五个一工程”奖是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、响亮品牌,也是一个地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总体水平和总实力的体现。
由湖北省委宣传部、宜昌市政府指导,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,宜昌市委宣传部、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、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,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、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创演的话剧《屈原》,此次何以能问鼎“五个一工程”奖?
尤其是上世纪40年代,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首次将屈原的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,五幕话剧《屈原》成为中国话剧界的扛鼎之作,如何在80年后的今天,在致敬经典的基础上,让新创排的话剧《屈原》与郭沫若先生的话剧《屈原》交相辉映,展现出话剧新的光彩和生命力?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屈原的爱国情怀、理想追求和高尚品格,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坐标,如同一座灯塔,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闪耀,为无数中华儿女照亮前行道路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,习曾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屈原,赞叹其心忧家国、情牵百姓、勇于探索、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,并多次引用屈原诗词来阐述思想、寄情言志。
作为屈原故里,宜昌主动承担起传承、弘扬屈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,提出重排话剧《屈原》,以舞台艺术形式,精心打造屈原文化IP,塑造精神高地。
新编历史话剧《屈原》取材于屈原的生平事迹,将家喻户晓的屈原故事从戏剧性、创新性、传承性的角度进行浓缩,讲述其上下求索的奋斗精神、爱国爱民的质朴情感、坚守理想的高尚品格,以及变法图强的创新精神。
“我们广泛汇聚优势力量、组织文艺工作者鼎力创新,以现代叙事方式,再次将屈原的故事搬上舞台。”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珊珊介绍,“这也是对历史剧风格形态转化、演绎形式发展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和探索。”
2024年3月起,话剧《屈原》在宜昌连续展演23场,受到广大市民、游客高度评价。
该剧创新非线性叙事方式,运用具有再生意义的艺术创作实践,赋予历史人物以现代人文意识,赋予历史意蕴以新的时代内涵;创新戏剧语言表达体系,以“新编无场次话剧”的创新形式,塑造了具有当代情感表述和精神深度的人物形象;创新舞台艺术表达和呈现形式,采用分层式舞台、移动式道具、剧情式灯光、沉浸式舞美等创新手法,营造神秘、灵动、瑰丽的“元宇宙”叙事空间。
“除了立意新颖、构思新奇,更重要的是在历史命运、国家命运、文化命运、个人命运的交汇之中,写出了屈原心灵世界的新意,表现出令人荡气回肠的诗意。”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,话剧《屈原》是新时代新史剧的新样式。
有评论写道:这部作品既是历史的,又是现代的;既是一次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,又提供了面向未来的精神动力。
“话剧《屈原》汇聚各方优势力量,合力攻坚题材创作,确保了项目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。”陈珊珊介绍说。
该剧邀请到著名剧作家、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黄维若担任编剧,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担任总导演,邀请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黄楷夫、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王瑞国、著名作曲家翁持更等国内知名文艺家参与创排,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、著名话剧演员王洛勇以及国家一级演员郝平、王一楠担任A组主演。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、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分别抽调精兵强将组成B组、C组演员,与A组同步开展排练。名家与省、市演员同演一剧,极大推动了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播和文艺人才培养。
“写这个剧本,一开始我心里完全没把握。”黄维若透露,他多次走进宜昌、荆州、随州等地采风,收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,并反复阅读屈原诗歌作品,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,寻找与时代同步的契合点,终于屈原的人物形象在他心中清晰起来。剧本七易其稿,成功将屈原这个文化符号转化成为鲜活的舞台形象。
导演郭小男努力探寻屈原丰富的人格色彩和精神图谱,形成长达64页、七万余字的导演阐述,完成了“一次特别艰深的文化修养自学过程”。
“扮演屈原确实是个挑战。”剧中屈原的扮演者、著名演员王洛勇说,“塑造屈原形象的过程中,自己逐字逐句研读《楚辞》,走进博物馆感受楚人瑰丽的想象,从文物拓片上观察楚人的生活状态,不断寻找感觉。”
郝平、王一楠等演员也表示,“整个创排过程十分不容易,我们痛苦并快乐着,很认真很努力,希望不辜负观众。”
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梅春莲介绍:“剧目正式演出后,主创团队充分吸纳专家学者意见,在一遍遍演出和专家跟踪点评中,对作品不断打磨提升,最终将历史的厚重和屈原精神的时代性表达高水准地呈现于舞台。”
可以说,主创团队立足观众视角,从现代人的角度,打造了一个更时尚、活泼、现代的“屈原”,使剧目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。“话剧《屈原》文学性、艺术性俱佳,很多诗歌都以白话的形式呈现,让大人、小孩都能看懂。”成为观众的普遍反响。
10岁的上海观众雅雅,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观看了话剧《屈原》后,今年暑假跟着父母专程来宜昌,前往屈原祠拜谒这位伟大的诗人:“看了话剧后,我对屈原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所以我一定要来宜昌,了解屈原的故事。”
2023年3月,武汉洪山礼堂,经过历时近两年的打磨,新编历史话剧《屈原》迎来首演。
两个小时的演出中,内心高洁、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,心系楚国、天真偏执的楚怀王,狡黠善妒、只顾私利的美人郑袖,诡辩善谋、纵横反复的张仪,嫉贤妒能、上下其手的靳尚以及目光短浅、沉湎享乐的公子子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在舞台上鲜活再现,汇聚碰撞,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感人场景。
“诗,是需要家国情怀的。”“死,不是逃避,而是不屈服”剧中人物的一句句或饱含感情,或充满诗意哲理的台词,加上《橘颂》《湘夫人》《天问》等大量楚辞诗文的念白或吟唱,使全剧洋溢着瑰丽梦幻的楚文化风情,也让观众在观演中体悟屈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随后,《屈原》又直赴北京参加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,接着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、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盛会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、援疆省市精品舞台作品展演
在北京中央歌剧院、上海美琪大戏院、广西南宁剧场、新疆艺术剧院随着一场接一场的演出,新编历史话剧《屈原》引发广泛关注。
观众纷纷评价:“观看话剧《屈原》,重温了熟悉的历史人物故事,深入了解了人物背后的心路历程,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发展的力量和厚度。”“受到话剧《屈原》的启发,我们也对国家前途、民族命运、个人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。”
该剧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湖北、广西、新疆等地展演近60场,现场观演人数超6万人次,线万人次,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近百家中省媒体予以重点报道,《中国艺术报》《文艺报》等国家级专业刊物刊发重量级戏剧评论10余篇。
今年3月起,《屈原》在宜昌连续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文化惠民演出。一时,宜昌满城话屈原。在广大市民和观众强烈要求下,展演场次从原定17场一直增加到23场。
该剧还先后入选文旅部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、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,文旅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,文旅部予以长期跟踪指导;被文旅部评为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“优秀剧目”,被湖北省委、省政府授予湖北省第十二届“屈原文艺奖”,并入选湖北省2022年度舞台艺术重点题材创作扶持工程、湖北省2023年度文艺精品创作重点扶持项目。
文旅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点评:这个戏充满现代神韵和当代艺术表达,要让其成为代表楚文化、代表湖北、代表中国话剧艺术的一个精品力作,这既是宜昌的、湖北的,更是舞台艺术的一个典范。
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,著名剧作家,著名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说:“创排话剧《屈原》是历史的担当,是时代的需求。”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认为:“这是一部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话剧作品。”
中国国家话剧院原院长周予援评价:“《屈原》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,体现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历史厚重感。”
2024年8月,话剧《屈原》受邀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“2024年援疆省市精品舞台剧目展演”。
《中国文化报》周刊原主任杨晓华说:“湖北作为屈原的家乡,用情用心用力打造了一部好作品。该剧是一个非常有份量的作品,是这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戏剧界一个重要的收获。”
入冬时节,秭归凤凰山上,面朝三峡大坝的屈原祠歇山重檐,虽几次迁徙重建、饱经岁月风霜,却越发熠熠生辉。步入山门,拾阶而上,过碑廊,但见《天问》浪漫、《离骚》悲懑、《九歌》缥缈
宜昌历史文化资源丰厚,屈原故里端午习俗、屈原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、保护和传承,屈原文化重要典籍编纂,全方位凝聚起研究阐释屈原文化的合力。加上一年一度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,无不成为留存在人们心底的文化记忆。
“这里有中华文明的一脉清泉。”国家级非遗项目“屈原传说”传承人郑承志说。
2024年11月4日6日,习考察湖北时指出,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,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。
从守护文化根脉,到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,再到构筑精神高地宜昌主动承担起传承、弘扬屈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,正持续对屈原文化进行时代性创新性转化,奋力守护、挖掘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,讲好屈原故事,绽放时代光彩。
以问鼎“五个一工程”奖为标志,新编历史话剧《屈原》,正成为宜昌打造屈原文化IP的新符号。
近年来,宜昌除推出新编历史话剧《屈原》外,还连续承办八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,与央视总台联合在宜录制2023、2024央视端午特别节目《碧水长歌颂端阳》,联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屈原文化研究院,编纂和出版《楚辞大典》,打造屈原文化公园,深入持续开展屈原文化“一标三地”建设屈原文化正成为宜昌最亮眼的文化标识。
宜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覃照表示,屈原文化是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凝聚人类共同理想、精神和追求的重要载体,其中蕴含着求索奋斗精神、心系人民的情怀、爱国民族情感,具有穿透历史的时代价值。希望话剧《屈原》这部作品能继续打磨提升、放大传承价值、深化传播推广,力争将该剧锻造成亮丽的文化名片,打造成讲好中国故事、延续历史文脉、坚定文化自信、深受群众喜爱的经典剧目。
眼下的宜昌,正以千年文脉为笔、世界级山水为墨,继续书写“诗和远方”,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、打造世界级宜昌提供坚定的文化支撑。
一个碧水蓝天、诗情画意、烟火升腾的宜昌跨“楚”跃“海”,走向世界的脚步愈发精彩。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荆州新闻网、荆州广播电视台”的全部作品,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标注明确来源:荆州新闻网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